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SEM扫描电镜检测入门指南:从样品制备到图像解读

SEM扫描电镜检测入门指南:从样品制备到图像解读

更新时间:2025-11-25点击次数:23
  SEM扫描电镜检测因其高分辨率、大景深和直观的微观形貌呈现能力,成为材料、生物、地质等领域关键的分析工具。但对于初学者而言,从送样到获取可靠图像,每一步都需严谨对待。本文简要梳理SEM检测全流程关键要点。
 
  第一步:样品制备——成败在此一举。
 
  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样品可直接观察;但非导电样品(如陶瓷、塑料、生物组织)必须进行表面导电处理,常用方法包括喷金(Au/Pd)、喷碳或使用低真空模式。若忽略此步,将出现严重“荷电效应”——图像漂移、条纹或亮度异常。此外,样品需牢固固定于样品台,避免振动;含水或油性样品须经干燥(临界点干燥更佳)或冷冻处理。
 
  第二步:参数设置——平衡分辨率与损伤。
 
  加速电压通常设为5–15 kV:高电压提升分辨率但可能损伤敏感材料;低电压减少损伤但信噪比下降。工作距离(WD)建议8–10 mm,过近易撞针,过远降低清晰度。束流大小影响信号强度,精细结构宜用小束流以减少热效应。

 


 
  第三步:成像模式选择。
 
  二次电子(SE)像:突出表面形貌,适用于断口、颗粒、织构观察;
 
  背散射电子(BSE)像:反映原子序数差异,适合成分分布初判(亮区=重元素)。
 
  第四步:图像解读注意事项。
 
  避免将灰尘、镀层颗粒误认为样品特征;注意比例尺单位(μm vs nm);结合EDS能谱确认异常亮点是否为杂质。高质量SEM图像应无漂移、无充电、细节清晰、对比度适中。
 
  SEM扫描电镜检测是“看”的工具,但不是“万能解”。复杂问题需结合XRD、FTIR或TEM等手段综合分析。掌握基础规范,方能从“拍出图”进阶到“读懂图”,真正释放SEM的科研价值。

Copyright © 2025 上海途哲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Al Rights Reserved
备案号:沪ICP备19022890号-2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管理登录   sitemap.xml

扫码添加微信
微信

联系

18916012783

联系
顶部